找到相关内容137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的礼仪及其禁忌

    存在。这是佛教中无我的简单解释 。  (三)漏皆  “漏”是烦恼的意思。佛教认为众生不明白一切法缘生缘灭、无常无我的道理, 而在无常的 法上贪爱追求,在无我的法上执着为“我”,或为“我所有”,这叫惑...不是孤立的、偶然的自己生起来的,也不是造物主给予的,而是因缘 的,上面说的因惑所造的烦恼,即是业,因业而生死,就是漏皆。  (四) 涅般寂静  涅般一语是由吹灭之意而来。人们在生活中,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4061319.html
  • 从对传统办学思想的反思谈戒幢佛学研究所的未来

    本怀的前提下,发扬要求我们以当今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解说佛法。   例如“漏皆”为三法印之一、四圣谛之首,当初悉达多太子游四门,看到了生老病死的现象而出家。换而言之,解决人类的痛苦是促使太子出家的...因此必须选用当今现实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事例来讲生命的痛苦,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。然而尽管让人们了解“生命是痛苦的”这一法的表现形式不一、内容不同,但目的或效果是一样的,即唤起人们对“漏皆”这一法印的了解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65264347.html
  • 以人间佛学建人间净土

    、给人希望、给人方便!概括起来佛光山人问佛教的理念不外三条:  将追求来世的佛教变成重视今生的佛教;  把超然的西方极乐世界改造为现实的人间净土:  变“漏皆”的人生叹息为人类福祉的生命礼赞。  ...”,才不会“怨僧会”。”星云如此诠释并赋予佛教义理以现实内涵,为佛法“漏皆”指明了一条脚踏实地的解脱之道,著实让人生耳目一新之感。  二  以理解“行”、以理敔“行”,佛家三学戒、定、慧,既可...

    麻天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3567035.html
  • 佛经启悟法

    宇宙观的高度概括是‘四法印’,即:诸行无常,漏皆,诸法无我,涅盘寂静。   诸行无常的‘行’指一切有为之法,因缘形成的一切事物。有形的色法和无形的心法皆属行法。‘无常’粗分讲,生就灭,变化无常... 漏皆(又叫诸受是)‘漏’的‘漏’指贪嗔痴慢疑等烦恼,烦恼是诸之根源。大海行船,就怕船上漏水,漏水的船,若不及时堵塞漏洞,定会沉船。人的烦恼,就是使人下堕之因,下沉苦海之因。凡受烦恼心影响的...

    悟实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1241979018.html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198)

    。虚空中也经常演说诸行无常、漏皆、诸法无我、涅槃寂静等四法印以及三解脱门。如意宝树也会宣出法音,《阿弥陀经》还有一段说:“微风吹动,诸宝行树,及宝罗网,出微妙音……闻是音已,皆悉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。...住在众多闻法眷属的中央,各自运用神通、方便、威力来宣讲妙法,庄严整个大地。 花园里若没有鲜花和树木,则不会庄严,同样,世界上若没有教法和证法,也无法庄严。任何一个佛教团体或佛教道场,一定要清净...

    索达吉堪布 宣讲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1/21521331328.html
  • 烦恼的人类和人类的烦恼——以惑为人生本质的佛教心理观

    都会敏感、强烈地感受到它的存在,而与幸福的那种薄弱感受形成鲜明的对照。何况幸福的感受几乎立刻会转化为贪欲——更多的占有,这样就必然成为痛苦的源泉。  佛教对人生是归结为谛,并在“三法印”的“漏皆...识尚在发育,毫无自由可言。母亲的喜怒哀乐、冷暖饥渴都会使之痛苦,生时落地,触身即痛。出身后更是众不断,更老、病、死等自然之难以避免。  2.老,人至老年,身体衰退,五官失灵,四肢不便,牙齿脱落...

    冯学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10139355.html
  • 无我与轮回

    用来检验是否是佛法的三法印,再加上“漏皆”,有时被称为四法印。而其中“诸法无我”意义最为深广,它是应世出世之根本,是人生解脱的关键,对人类有情最富有...五蕴之内或五蕴之外更没有我的存在。因为五蕴是在不断的变化中,无常本身就是。无常为坏灭之法,坏灭之法为,无主宰之实体,不能随心所欲。的存在则无我(自在主宰),故说五蕴非我。佛说:“...

    学愚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12542770.html
  • ”的思索

    缺一不可。再说世间的善行,往往都是缺陷而不完美的,我们必须超越一般的善行,修习无我与空性的智慧,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离得乐、究竟解脱。   结 语   ”“是佛法的根本观念,”漏皆“是佛法...  “”的思索   廖乐根   绪 言   佛陀一代时教,三藏十二部典籍,可谓浩如烟海、博大精深,往往让学佛者望而生畏,不知从何下手。不过,一点可以肯定的是,千经万论,说来说去,无非是要我们...

    廖乐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2850623.html
  • 从法相进入藏传佛教世界

    能、所二无分别(即心、物合一)的本智就是金刚之妙义。   契入事物的本体就叫“印”,如噶举派的“大手印”是指快速契入大宇宙(自性)的修法;所谓诸行无常、漏皆、诸法无我、涅盘寂静之“四法印”是指印证...台湾佛教徒大约五百万人,皈依藏传佛教的只有五十万,这五十万人中会使用唐卡、法器的人不超过五万,会去收藏老佛像唐卡的可能不超过五千人,系统收藏的藏家应该不到五十人,而且收藏家一般只从古董、美术的角度去...

    陈百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41961088.html
  • 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

    漏皆,生而不能不死,住而不能不灭,终究不够彻底。因此,要求得生死的最终解脱。第四,法界圆明。这是大乘佛法的终极,也是佛法的根本目的。   这就是太虚大师为中国佛教的现代化所指出的道路,这并非易行道,...和唐密很大的不同。到了近代,日本佛教借助于二十一条,纷纷进入中国传教,东密也不例外。东密进人中国与一个人密切相关,他就是潮州人王弘愿。王弘愿原名师愈,号慕韩,生于1876年。光绪二十四年二十三岁时...

    王公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24962979.html